今天在 學弟的 Blog(譯文) 看到了 這篇文章(原文),
想看全文的人,請自己點選相對應的連結,
在這邊我就不重複貼文了。
其中一句話是:
If I pay to connect to the Net with a certain quality of service, and you pay to connect with that or greater quality of service, then we can communicate at that level.
翻成中文:
如果我為了連線品質付出了一定代價,
而你也具備了這樣的連線品質,
那麼,我們當可以那樣的品質進行連線。
今天剛好在 Mobile01 看到了一篇討論,
內容大概是討論兩家 ISP (註) 之間的連線問題,
跟上面一段提到的敘述交叉閱讀之後,
有了一句心得,「反求諸己」。
註: 注意,是 “網路服務” 提供者,不是電信服務!
上面 Mobile01 的文章中,有網友提到,
H 網路的內部設備確實有進行更新,
雖然有「聯合國」般地歐美系不相容問題,
但是外包廠商似乎也想出了解決之道 (真強者啊..),
單就設備提升而言,我想他們確實有做到,
不過,或許更新得還不夠用力吧?
到現在,有些到現在似乎還是致力於行銷,
像是「同樣的線路」之說,實在有魚目混珠之嫌,
網路的頻寬,跟連線的品質或許有關,
但決定的條件,絕對不是連到家中的線路是誰的,
這點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搞不大懂。
無可否認,H 社有些作法確實值得討論,
但部分業者不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連線條件,
而只是一味地要求對方想辦法連線,亦是不合理的。
網路資料的傳輸是「盡力而為」的傳輸,
你無法確保資料一定走過相同路徑,
若各 ISP 彼此間有連線,但卻談不攏,
因而不使用較佳的 Routing 路徑,
那這便非設備的問題,而是「錢」的問題了。
台灣的使用者們,也間接促成了現狀,
不思索真正的問題點所在,卻聽信奇怪的說法;
服務提供者只需做一點點準備,便能打發一大群人,
等到下次大家換了新的說法,再換一套應對即可。
我覺得,問題不是在某個 ISP 或是某家公司身上,
而是各個環節間,因為利益而造成小問題,
小問題累積起來之後,便造成一團渾沌。
只有使用者可以要求改善,服務提供者該好好檢討。
看看,「反求諸己」是不是很好的註腳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