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分類
高中以來的作業

《高一下》國文寒假閱讀報告

嗯,第二篇我決定挑選這篇錯字百出的寒假報告 (汗)

OCR 之後我雖然校了稿,但可能還是會有錯字,
如果看到了錯字,就請怪現代 OCR 科技吧 XD

這篇報告的字很多,而用字遣詞堪稱生澀,還請不要見怪了 ^^;

加上底線的部份,是我校稿後發現原來就有錯的文字,
可見當時我應該有些心不在焉 (抖)

以下就是我的高一寒假閱讀報告。


國文寒假閱讀報告

書名:宇宙波瀾
副標題:科技與人類前途的自省
出版社:天下文化
:戴森 (Freeman J. Dyson)
譯者:邱顯正

內容摘要

  科技的發展,使人類文明進步,對人類的前途影響甚大;在人類發展科技的過程中,能否兼顧人與人、人與大自然、宇宙之間的和諧呢?

  科技的發展,應是增進人類生活的福祉,但曾幾何時,卻成了有錢、有權人的特權。作者看到了先進國家在發展科技的道路上,所出現的問題:現今所發展的技術,都傾向使富者愈富,而貧者愈貧。發展科技過程中,若缺少了對人文、社會的關懷;那麼科學將會是使人僧恨的東西!

  本書為作者在科學工作上五十年的回憶,他把科學生活比做個人靈魂的航程,浪漫而生動地記述了許多著名科學家的風範與成就,對科技的發展與人類前途有深刻的省思。

心得、賞析

  這本書,恕我僅閱讀了其中的第一部。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,本書的內容多,而敝人不才,無法在假期內完成閱讀並理解全書內容;但這不多不少的第一部,還是帶給了我很多新的觀點。

  以下即是我閱讀第一部的解析與心得。

  序文中寫道:「如果你不覺得我筆下的故事新奇又陌生;如果你沒有發現它與你習慣的思考方式有所出入,那就枉費了本書寫作的初衷了。」我帶著懷疑,並開始閱讀後,才發現內容真的「新奇又陌生」,而愈讀下去,愈發現作者在序文中寫這段話的用心。

  作者在第一章即提出了「人類的大問題關鍵在於個人而非群體」這個看法,並非無他的道理。在我閱讀後發現,的確,許許多多決定性的事物,其發展如何,往往都在於個人。

  「有時候,無心插柳的結果,會使某種玩具膨脹成龐然怪物,一發不可收拾。」、「任何手握重大科技生殺大權的人,不論他決定向前推進、或譜上休止符,都是拿全人類的生命做一次豪賭。」是誰有那麼大的權力呢?是科學家嗎?不的。但是當他們碰上了野心家呢?任何人都可能有很大的野心!科技落在他們的手上,究竟會變出什麼樣的怪物,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?這些在歷史上並非無跡可循。而最顯著的例子,往往發生在我們不願發動的戰爭中。

  在第三章裡,作者對戰爭以及官僚體系有了深刻的體現。而「透過科學與技術,邪惡化身成官僚組織,每個人都不必為發生的事情負責……我們都沒有親眼目睹人被殺戮!我們也沒有人特別去關心!」這短短的一段話,扼要的刻畫出科學技術無情的一面,在科學家手上看來似乎是被兜弄著的技術玩具,一旦遇到了戰爭、遇到了有野心的人,竟會產生如此巨大的、不可預期的後果,而我們卻總認為它無關痛癢!

  是的,科技確實縮短了戰爭,卻也造就了更弔詭的戰爭模式。它讓戰爭在螢幕上呈現,指揮者僅需攻擊那些目標物即可。我說,這確實使戰爭變得比以前簡單俐落得多,更為輕鬆方便得多,進而可以輕易或隨意發動?── 不。請注意到我們忽略了什麼?忘了原本該有的東西為何?

  在我看來,戰爭真不該發生。但是,有些事卻又不得不使人主動發出攻擊以保護自己。那到底什麼樣的戰爭才是應該發生的呢?這樣的戰爭真的存在嗎?或許根本就沒有,這一切也許是個理想,一個不可及的理想!

  第一部的後段,字裡行間不難看出,為文者在戰爭與人文上下了些功夫。他說道:「漫長艱苦的戰役結束時,有人曾發自肺腑的說了這些話──純潔崇高的戰鬥目標。林肯明白這一點很重要,不只是為了打贏,而且是儘可能用乾淨的雙手打贏。」這話很有意思,也為我前面的疑惑帶來了解答。如果戰爭是為了一崇高理想,那麼它是允許被發生的!……但想想,嘖,真是這樣嗎?

  「戰爭的技術成分愈高,愈容易因手段選擇的拙劣,而完全抹殺原本的美善,變成災難似的醜惡。」顯然,要以乾淨的雙手打場戰爭,是很困難的;而引發的動機與最終的結局,很可能在一念之間完全變了樣!

  很不幸的,歷史上大多數的戰爭,都是血染雙手的。

  作者接著提到了廣島之役,提到了在道德與戰爭之間那失去的平衡點。史汀生與他的幕僚面臨使用原子彈的道德問題,並非無動於衷;而此一決定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意義。他們必須在快速結束戰爭這短期的價值,與戰爭勝利後或會陷全人類於核子武器的高度恐慌間取得平衡點。

  而他們真誠相信此決定能夠挽救無數生命,包括日本人和美國人;或者,他們將因戰爭的延續而賠上性命。

  看到這兒,我對核子武器的使用還是感到懷疑:它的毀滅性遠大於當時的任何一種武器,而短暫的效果對於之後長期的危害,亦明顯可見。在利弊權衡下,正常人都知道不可行,為什麼還要使用它呢?後面敘述著,當時空投原子彈的設備俱全,而之前全面轟日本城市也收到各方贊同;史汀生因此而決定要空投核彈。

  我的天啊,公理何在?難道只因為大家說好就去做嗎?

  其實,所謂的道德,在投核彈前就已經消失了。「史汀生原本或可站立的道德立場,在一九四五年三月開始的燃燒轟炸時就已不復存在了。更早之前,英國、美國都曾各自在其國內討論過這些道德問題。決定建立戰略轟炸武力、並對平民百姓發動戰爭時,道德問題的答案就已經預先命定了。廣島之役,只不過是後話。

  我在此想到了被炒得很久、也十分熱門的核四問題。它沒有戰爭那樣的令人毛骨悚然,但它的影響,是扎扎實實的栽在那兒;它帶來的許多麻煩,絕非現在在立法院內吵吵或開個研討會就能夠應付得了。想想,這件事也不過是少數人在決定,但他卻帶給我們台灣許許多多的問題,不僅僅是核廢料,據稱它牽連到台灣的經濟與未來發展,不建會使得人心惶惶!真的嗎?我持懷疑態度。其實真正的問題不是出在建或不建吧?就正如當時核彈使用與否的問題,平衡點早就消失無蹤了!

  第一部的最後,作者寫出在戰後的看法。「我們幸運的能夠以戰略轟炸策略,一勞永逸的成就大事。」、「那些造原子彈的人顯然對他們作的東西知之甚稔,他們必定是一群很能幹的人。」這幾句話滿怪異的,可他卻有另一番含意。或許這一切又是另一個嶄新的開始吧?也或許,這一切所代表的歷史意義遠超過眼前所見。

  不過,這一切的一切,還是如作者所說「或許很久很久、很久以後,我才會再想起吧!

  是啊,能夠忘卻痛苦,但將其成因引以為鑑,不重蹈覆轍,確實為上上之道;但是,時人卻總是忘了這點,總到了事後才發現,自己原是如此的蠢愚……


2001/Spring, CornGuo

再次重看這份報告,很慶幸到現在我的想法還是類似的。

而當時吵吵鬧鬧的問題,到現在仍是吵吵鬧鬧,
或許,時間無法消弭野心家的貪婪與愚蠢吧?